方案类别
行业新讯|海上工程、海事船无线通信视频传输解决方案
天际通联-工业领域全场景无线通信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

       2025 年河北海域 “碧海亮剑” 海上溢油和搜救应急综合演习中,模拟了风电施工船与油轮碰撞导致的人员遇险及溢油事故。此类应急场景下,主船与副艇间的实时视频传输是指挥决策的核心需求。为应对海上风电、光伏等新兴业态的安全与污染风险,需建立稳定可靠的无线传输通道,确保在极端气象、高盐腐环境下,实现 3 公里内视频信号的流畅传输,为应急指挥、人员搜救及溢油处置提供实时影像支撑。

核心需求

传输指标:采用 5.8GHz 频段,建立3 公里内无线传输通道,支持高清视频流畅传输(带宽≥50Mbps),延迟≤50ms。

设备要求:外壳为高强度耐腐蚀合金材质,防护等级 IP68,可抵御海水浸泡、盐雾腐蚀;内置浪涌保护模块,适应海上雷电环境;支持 - 50℃~+80℃宽温运行,抗机械冲击与振动(符合 GB/T2423.6 标准)。

应用场景主船与副艇在移动、漂浮状态下的 360 度全向传输,满足搜救、溢油围控等场景的实时视频回传需求。


技术难点

环境复杂性:海上船舶晃动、潮汐波动导致设备位置动态变化,需解决信号稳定性问题;

腐蚀风险海水盐雾、潮湿环境对设备材质和防护性能要求严苛;

全方位覆盖:副艇移动时,需确保 360 度无死角信号传输,避免因方位变化导致信号中断;

设备防水性:长期海上作业中,设备可能遭遇浪花冲击或意外落水,需杜绝进水风险。

解决方案

技术架构与设备选型

采用天际通联(Skywave)无线传输系统,构建 “基站 + 前端设备 + 双极化全向天线” 的点对点传输链路

主船端部署:

安装 Skywave 无线基站,配备双极化全向天线(增益≥12dBi),接收副艇回传的视频信号并将连接至主船机房。

副艇端部署:

安装 Skywave 无线前端设备,配备双极化全向天线(增益≥12dBi),接入艇载摄像机(4K 高清摄像头),将视频信号实时传输至主船。



关键技术方案

抗移动与全向传输:

双极化全向天线支持 360 度无死角信号覆盖,配合 MIMO 技术的空间分集效应,自动补偿船舶晃动导致的信号衰减;采用动态信道自适应算法,实时优化传输参数(如调制方式、编码速率),适应海上多径衰落环境。

防护与环境适应:

设备外壳采用铸铝合金,表面经防盐腐纳米涂层处理,IP68 防护等级可承受 1.5 米水深浸泡 30 分钟内置浪涌保护模块(耐电压≥6kV),主板涂覆三防漆(防潮、防盐雾、防霉菌),满足 GB/T 4797.5 海上环境标准。

传输性能保障:

5.8GHz 免许可频段(避开海上常用 2.4GHz 频段干扰),结合 2×2 MIMO 技术,实现实测带宽≥80Mbps,延迟≤30ms;支持自适应跳频技术,自动规避同频段干扰源,确保视频传输无卡顿、无花屏。

应用价值

提升应急指挥效率:实时回传副艇现场视频(如落水人员位置、溢油扩散范围),主船指挥中心可精准调度救援力量,缩短决策时间

适配新兴业态需求:满足海上风电、光伏施工等场景的安全监测需求,为绿色经济 海上作业提供通信保障;

强化协同作战能力:对接环渤海“2+2+3” 应急联动机制,视频数据可同步至多部门指挥平台,实现跨单位信息共享。

       本方案基于河北海域应急演习的实战需求,通过天际通联无线传输系统与双极化全向天线的组合,实现了 3公里内高清视频的稳定传输,全方位解决海上移动、高盐腐、防水等技术难题。方案可直接应用于海上溢油搜救、风电施工安全监测等场景,为 “向海发展、向海图强” 战略提供坚实的通信技术支撑,助力提升河北海域应急处置与海洋生态保护能力。

       近些年来,天际通联以其超强稳定性、超远距离、超高带宽,以及移动漫游零丢包等技术,陆续助力诸多海事局、海上工程船械等诸多通信场景,欢迎有相关需求客户前来垂询方案。





成功案例
相关产品